北京天文馆2022天文摄影师大赛获奖摄影师访谈(5)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7日
璀璨的星空,令人心动;
神秘的宇宙,引人无限向往。
星空爱好者们,
用镜头追逐星空,
用影像记录绚丽的瞬间。
我们将通过与星空爱好者们的对话,
分享他们的追星故事!
本期接受访谈的摄影师:
张逸舟
北京天文馆2022天文摄影师大赛
“神秘的宇宙深处”组一等奖
问:你是如何踏上天文摄影之路的?
张逸舟:我从小就对天文有些朦朦胧胧的兴趣,喜欢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本科时买了人生第一台普通消色差望远镜,会在宿舍阳台或者校园的某个角落摆弄起来看看行星和月球,过过眼瘾,算是开始入门。
本科毕业来到美国深造时继续培养天文爱好,接触了这边的二手天文市场,大大加强了入坑速度和深度。受限于设备口径和环境的制约,只能在家里玩玩窄带摄影,这算是正式涉足天文摄影的范畴。这段时间的拍摄也是断断续续,浅尝辄止;在这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天文摄影自动化的一些概念和工具,摸索学习了不少,对之后的天文摄影发烧进程有一些帮助。
后来工作之后安家落定,在后院拍摄无需每天拆装设备,真是极大地提高了拍摄的动力;同时又意识到城市光污染对出片结果的极大限制,便与几位同在美国的同好合作租下了远程台,开始了远程拍摄。目前我有两套设备在远程台服役,出片质量和效率都比刚开始涉足天文摄影时高了不少,算是在天文摄影之路上越走越远,坑越挖越深。
图1. 张逸舟与他的远程台设备
问:聊聊你最难忘的一次天文摄影经历?
张逸舟:从拍摄过程来说,我不像其他同好那样有很多出摊的经历,所以没有什么很难忘的故事。
从作品喜好和构思角度来说,最让我难忘的拍摄经历是我拍摄《宇宙大问号-NGC7822》的过程。这算是我少数几张成功马赛克拼接的作品之一,在保证细节程度的同时追求比较大的视场。
拍摄马赛克拼接对我来说是一件需要一点心理建设的事情,前期的时间成本投入很高,而且后期处理上难度也比普通作品要高一些。不过因为这真的是我一直以来很想拍好的一个目标,所以还是坚决地拍了下去。
这是一张3x3马赛克拼接,总共超过100小时的曝光量,曝光累积跨度超过一个月。最后的结果也令我很高兴,这张作品有幸被选为2021年10月13日的NASA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APOD),算是对我的一个鼓励。
图2. 张逸舟获奖作品《宇宙大问号》
问:谈谈你对北京天文馆举办的天文摄影师大赛的评价?
张逸舟:北京天文馆举办的天文摄影师大赛在我心目中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的天文摄影比赛,覆盖面很广,关注度也很高。在我比较熟悉的深空摄影领域,参赛选手的水平也很高。
我参加过两次北馆天文摄影师大赛,体验很好,组织有序,初评复评各个环节信息也很公开,这是我在国外比赛没有体验到的。
问:聊聊你的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张逸舟:很荣幸这次有三幅作品共同获得一等奖。
除了上面提到的《宇宙大问号》以外,另一幅获奖作品是《醉龙星云》。这是一个编号LBN762,位于白羊座的一个暗星云,相对冷门,拍摄作品比较少。
个人很喜欢拍一些暗星云,通过处理把暗尘埃的形状和动态展现出来,向大家展示宇宙中看似暗无天日的部分其实也很有内容。这张图中的暗云形成的形状仿佛像龙头(右上)和一只龙爪(下方),动感十足,很有意思。
图3. 张逸舟获奖作品《醉龙星云》
另一幅获奖作品是SH2-224,位于御夫座的一个超新星遗迹。这也是一个相对黯淡的目标,对此累积了61个小时的窄带数据,在处理过程中也尽量展示内部丝状的细节,以及红蓝两色的配合。这个星云的形状就像一个人带着一顶草帽或者斗笠,很形象,就叫它草帽星云了~
图4. 张逸舟获奖作品《草帽星云》
问:获得一等奖,感觉怎么样?
张逸舟:感谢评委们的厚爱,这次能获得深空摄影一等奖,非常荣幸。去年第一次参赛时幸运获得二等奖,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再进一步,没想到今年愿望就实现了!在此也要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台的队友们,我能够得奖与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分不开。也预祝其他参赛的选手今后能够继续参与,获得好成绩。
问:作为天文摄影“老手”,你想跟刚入门的“新手”“小白”说点什么?
张逸舟:最近几年,深空摄影软硬件有了飞速的发展,入坑门槛降低,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了深空摄影的行列。刚入门时新人玩家可能会觉得深空摄影系统非常复杂,难以消化,同时深空摄影也的确是一个费时费力的爱好。尽管如此,希望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好多坚持坚持,不要因为两三次出摊、出片的失败感到困扰,上手之后会慢慢体会出其中的乐趣。
问:最后,请你说几句对未来的天文摄影师大赛以及国内的天文摄影发展的期许。
张逸舟:预祝北京天文馆天文摄影师大赛越办越好,更多高水平的天文摄影师参与其中,也让大众看到星空的美丽!
图5. 张逸舟作品《星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