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球正面的撞击坑比月球背面的少?
这个问题,和月球的演化史,乃至整个太阳系的演化史有关。
大家都知道,月球上的撞击坑,来自太阳系形成以来——也就是约46亿年以来——无数小天体的撞击。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撞击发生的频率,是一直以来都一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系里的小天体(有的个头可以非常大)比现在多得多,撞击发生的频率也比现在高得多。月球上的大部分撞击坑,尤其是绝大部分大型撞击坑,都是那时候形成的。
不过,从大约39亿年前之后,内太阳系里小天体撞击的频率发生了巨大的下降,因为这里的绝大多数小天体都已经撞到了大天体上,或者被抛到了太阳系外部遥远的地方。
接下来,在月球正面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大面积的熔岩淹没了大型的撞击盆地,也抹掉了这些盆地里的撞击坑。熔岩冷却后凝固,形成了今天的月海。所以,月海的表面相对月陆而言非常平坦,没有大型的起伏地形,更没有山脉。在某种意义上说,月海确实是“海洋”——熔岩形成的古海洋,现在凝固了。
最年轻的月海,大约形成于32亿年前,从那以后,月球自身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了。不过,小天体还是会持续撞击月面,但是频率比39亿年前低多了,所以月海里仍然会形成新的撞击坑,但是密度比月陆上低多了。
月球背面,没有经历月球正面那样的大规模火山活动,基本保持了月球形成之初月陆的原貌,撞击坑自然就比月球正面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