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动态

R2Pub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共绘科研科普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2025年9月18日,由北京天文馆科学研究部主办的“R2Pub大视场双色巡天望远镜科学目标国际研讨会暨从科研到公众——如何在科研成果和公众之间架起桥梁”在北京天文馆成功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英国、塞尔维亚、越南等多国天文学家与科普专家,旨在深度探讨R2Pub望远镜的科学目标,并推动科研发现向公众科普的有效转化。

研讨会上,三位国际特邀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深刻揭示了前沿研究与科学普及之间的紧密联系。

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高级天文经理塔尼亚・德・萨莱斯・马克斯(Tania de Sales Marques) 女士分享了其综合利用历史古迹、文物藏品及现代天文资源开展科普教育的宝贵经验。她指出,科普的核心在于构建情感连接。当公众在格林尼治子午线上感受时间与空间的历史,或在R2Pub的未来数据中发现一颗变星时,他们与宇宙的距离便被瞬间拉近。她的经验为R2Pub未来规划公众科学项目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天文台副研究员、塞尔维亚国家天文教育协调员耶莱娜・科瓦切维奇・多伊钦诺维奇(Jelena Kovačević Dojčinović) 博士系统介绍了活动星系核(AGN)研究的前沿进展。她通过生动的范例演示了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如黑洞的吸积过程、喷流现象,转化为公众可以理解的语言和视觉呈现,完美诠释了科学与科普的共通性——即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

来自越南国家空间中心天体物理与科学探索中心的范玉叠(Pham Ngoc Diep) 主任介绍了越南在天文与天体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并表达了与R2Pub项目在行星科学研究、南天区观测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的强烈意愿,展现了亚洲在天文领域蓬勃发展的合作潜力。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天文馆科学研究部主办。会上详细介绍了部门的基本情况、科研方向,并重点汇报了R2Pub大视场巡天望远镜项目的最新建设进展与未来科学展望,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科研数据的科普转化路径”与“国际合作新模式”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就建立数据共享联盟、协同观测机制以及联合科普产品开发等倡议达成了初步共识。

本次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R2Pub望远镜明确了前沿的科学方向,更搭建了一个持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标志着中国在天文科学装置的建设与共享上正以更加开放、协同的姿态融入全球网络。

图片1.png

会议合影

 

 

撰文:郑晓晨

图片:张蕾


【上一篇】:2025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二十五——国之”观星巨眼”——郭守敬望远镜

【下一篇】:2025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二十四——嫦娥五号月壤研究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