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科普活动> 公众讲座

北京天文馆2017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十七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谈天说地

Speaking of Space

 

北京天文馆2017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十七

Public Outreach Science Seminar 2017

Beijing Planetarium

 

讲座题目:黑洞,双黑洞,和引力波

主讲人:北京大学天文系 刘富坤 教授   

讲座时间:20171021日(星期六),下午3:00

讲座地点:北京天文馆B505教室

 

主讲人/讲座内容简介: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3日下午5点5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瑞斯(Barry C. Barish)和吉普·索恩(Kip S. Thorne)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探测上做出的重大贡献。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结果。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的存在导致其周围时空弯曲;物质质量越大,时空弯曲越严重。这一理论的一个直接预言是,当大质量的天体做加速运动而剧烈地撼动时空时,空间扭曲的波动将从波源以光速辐射出去,形成引力波。在爱因斯坦作出引力波的预言时,人类当时已知天体产生的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这些信号无论是当时的设备还是现在的aLIGO和未来升级后的引力波探测器都不可能探测到。然而,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子星以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奇特天体——黑洞等大质量致密天体的发现,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从技术上探测引力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四十多年中,科学家们在天文和天体物理、激光探测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值模拟上取得的一个个突破性进展,最终成就了aLIGO于2015年9月14日对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对引力波的成功探测使我们了解宇宙开端的真相成为可能,而aLIGO通过直接探测到的引力波,证明了黑洞的存在及其性质。报告将从天体物理的角度,介绍天文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中子星、黑洞、双黑洞、广义相对论数值模拟以及引力波探测方面开展的研究及突破性进展,同时也简单介绍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计划。



刘富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文系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获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生院(SISSA)天体物理博士、1999年至2001瑞典国家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伙伴研究员(NFR Fellow), 200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天文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从事超大质量黑洞和双黑洞物理、吸积盘物理、活动星系核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和引力波天体物理的研究;在美国ApJ、英国MNRAS、欧盟A&A等国际天文界核心SCI杂志上发表4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章。研究成果先后获2011年度和2014年度“中国天文十大科技进展”称号、多次被科技部973天文项目评为亮点工作和代表性工作。2012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称号、201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99年理论预言、2014年发现了星系中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同时验证了他们2009年对超大质量双黑洞的一个预言。

 

说明:

(1)北京天文馆公众科学讲座至少在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举办一次。

(2)讲座免费。有剧场票或展厅票的参观者可乘新馆展厅东西两侧的电梯到达505教室;无剧场或展厅票的听众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于当日下午2:00后在售票处领票,从B馆入口安检后入场。(3) 座位先到先得,坐满为止。

 

欢迎您的参与!


【上一篇】:北京天文馆2017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十八:绚丽多彩的太阳

【下一篇】:北京天文馆2017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十六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