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结构是怎样的?
太阳的结构,可以形象的称之为“里三层、外三层”模型。里三层,是指太阳内部的核反应区(日核)、辐射区、对流区(对流层);外三层,是指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图1. 太阳的“里三层、外三层”模型
“里三层”的基本情况如下:
核反应区:范围占太阳半径的1/4,质量占一半以上,是太阳的产能区,99%的太阳能量集中于此。产能机制是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的热核反应。
辐射区:范围从1/4到4/5太阳半径。辐射区的物质吸收辐射再发出辐射,将热核反应区产生的能量向外传送。
对流区:厚度约0.28太阳半径。太阳物质在对流区急速地上下翻滚,形成湍流,以物质对流的方式向外传送能量。
“外三层”的基本情况如下:
光球层:位于对流区顶部,厚度只有500千米,是太阳的可见表层,温度5770开,向外传播的太阳可见光绝大部分是从这里发出的。我们凭肉眼和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太阳圆面就是光球层。
色球层:厚度为2000~10000千米,外缘参差不齐,包裹在光球周围,看似一层薄薄的玫瑰红色的辉光,但光线暗淡,平时看不见,只有日全食时才能直接观察到,或者使用专门的色球望远镜(也叫日珥镜)观测。
日冕层:太阳最外层更加稀疏的大气,也是平时看不见,只有日全食时才能直接观察到。日冕 像戴在太阳上的一顶帽子,发出银珠色的光芒,延伸出几倍太阳直径范围,形状不规则,太阳活动激烈时接近圆形,太阳活动平静时接近椭圆形。
(本回答主要参考了苏宜老师编著的《天文学新概论(第五版)》)